蚁穴

powered by Sation
所谓狡兔三窟,大约如此

弗拉德三世——为什么我乐意为他氪FGO

*本文包含一部分Fate/Apocypha及Fate/Grand Order剧透
*本文涉及少量血腥、猎奇描述,可能引起不适。


~(上)关于弗拉德三世,你可能想知道的那些事~

某S在这个似乎很不合时宜的点上写了这篇标题似乎也很不合时宜的考据文,原因相当混乱,以至于话痨如我也不想仔细解释了。先悲报一下,刚过去的(终于等到的)活动某S不但没接到大公,连月下四匹都是换来的。当然这对各位看客而言不重要,就……如果有语气比较奇怪的情况敬请见谅。抹一把辛酸泪。

既然起了这么一个标题,那么不谈别的,就直接来说说这位在Fate/Grand Order(以下简称FGO)以狂战士职阶现界的从者究竟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当然,我们都知道脸是最重要的……作为卡牌游戏卡面完成度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弗拉德三世作为初期实装之一,真的是纯靠脸当上五星的吗?显然不是。

你们看也有那么多完成度不怎么样照样当五星的……对吧。(好像不对)

先简单交代一下这位角色在Fate系列中的历程。弗拉德三世首次作为从者在Fate系列中的登场是在2010年发售的Fate/Extra(以下简称Extra),职阶为Lancer。对此有所了解的各位应该知道,Extra中登场的这一版人设与FGO中不同,服装是以红黑色为主基调的铠甲,身形魁梧,白色刘海显得坚硬而杂乱。而目前FGO中出现的弗拉德三世延续的是2012-2014年连载出版的小说Fate/Apocrypha(以下简称Apo)中的设定,职阶同样为Lancer,为故事开始阶段“黑”方阵营的领袖,通称“黑Lancer”。本文中主要讨论的就是这一版人设。在Apo中, “鲜血传承”作为代表德古拉传说的宝具,为黑Lancer所深恶痛绝,是绝对不会自行使用的。而且FGO中,根据游戏中资料说明,在作为Berserker职阶现界时,该宝具自行常时发动,因此FGO中的弗拉德三世至少在能力上是约等同于人们熟知的吸血鬼伯爵——德古拉的。纵观整个型月系列作品,Extra中的弗拉德三世则是第三个“德古拉系角色”。

“德古拉(Dracula)”一词来源于弗拉德三世的名号,原意是“小龙公”,继承自他父亲弗拉德二世的名号“Dracul”(意为“龙公”)。这个名号来源于罗马皇帝的龙骑兵队。顺带一提,龙骑兵不是骑龙,只是人家叫这个名字而已,就像圣殿骑士团没有扛着教堂出去打仗一样……而也许算机缘巧合的是,现代的罗马尼亚语中,“drac”这一词根渐渐变成了“恶魔”的意思。因此在某些不严谨(或刻意为之)的资料中,会把Dracula解释成“恶魔公”。但是……真要这么解释,叫“恶魔公”的也应该是他爹,而他则应该是“小恶魔公”……咳。而在FGO的剧情中,一方面大公的台词中暗示了“Dracula”有不同的含义,另一方面黑贞德在召唤完成时也有提到“所有的英灵都和龙有关”,可见这一点还是忠实史实的。

那么话说回来,以“英灵”,或者说“历史名人”为核心的Fate系列,是不是以众所周知的德古拉作为弗拉德三世的角色形象呢?不是。那么,为什么不是?

这里让我们点一下题。为什么我那么想在FGO抽到大公?因为这是目前我所知唯一一部可以把他作为己方角色操作的游戏。

APO中的弗拉德三世最大的亮点在于,不但完全将“吸血鬼德古拉”作为后世传说,与历史人物本身一刀两断,而且还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也许不能算正面,但也至少是中立的形象。之所以要如此强调“中立”,是因为早在吸血鬼小说《德古拉》出现之前好几百年,弗拉德三世在广(xia)袤(xiao)的欧洲大陆的形象就早已是板上钉钉的反面人物了。

弗拉德三世作为历史人物,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外号叫做“穿刺公”,英语“Impaler”,现代罗马尼亚语“Țepeș”,土耳其语“Kaziklu Beg”或“KaziklıVoyvoda”。其中“Kaziklu Beg”便是Fate系列中弗拉德三世宝具的真名(汉字Extra Lancer版中写作“穿刺城寨”,Apo Lancer版中写作“极刑王”,FGO Berserker版中写作“血涂的王鬼”)。只看过Apo的童鞋们可能要有所疑惑了:土耳其不是弗拉德三世当时作为罗马尼亚领王对抗的敌国吗?为什么他的宝具却要用土耳其语来念呢?首先,“穿刺公”这个外号确实是由敌方——土耳其人给出的。其次,弗拉德三世确实会说土耳其语,并且非常流利。

弗拉德三世出生于特拉西瓦尼亚(Transylvania)的锡吉什瓦拉(Sighișoara)地区,现属罗马尼亚,当时是匈牙利王国领土。虽然资料上是这么写的,但实际上当时特拉西瓦尼亚处于匈牙利和土耳其帝国领土的交界地,主权并不明确,两大阵营竞相争夺。在11岁时,弗拉德三世与弟弟拉杜三世(Radu Ⅲ)一同被父亲弗拉德二世交给当时土耳其的统治者苏丹穆罕穆德二世作为人质,目的是缓和当时的对立关系。弗拉德三世和弟弟一起在土耳其王室的监视下度过了6年。穆罕穆德二世主要目的是想将弗拉德三世和拉杜三世培养成自己的亲信,从而在瓦拉几亚(Wallachia)扶持傀儡政权,因此在逻辑学,古兰经,土耳其语言文学,战略和马术等各方面对他们进行了教育。然而弗拉德三世的态度极其不顺从,经常收到处罚。而与他相反,弟弟拉杜表现得十分乖♂巧,很快和穆罕穆德二世之子结成了深厚的友♂谊,还获得了“美男公拉杜(Radu cel Frumos)”的称号。(此处请感受一下当哥哥的花季少年的心情。)可想而知,拉杜最后转而加入了伊斯兰阵营,成为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扶持的首要人选。

美男公拉杜(19世纪的一幅肖像画)。与弗拉德相比脸庞似乎更饱满一些。确实还是很英俊的。

1448年,他们的父亲和异母兄弟因政权争夺遭刺杀遇害,据推测也促成了弗拉德三世的反抗情绪和施虐倾向。由于弗拉德三世是土耳其人主要扶持管理瓦拉几亚地区的人选,他不久后得以就任,但只持续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此后,他逃亡至摩尔多瓦,辗转于匈牙利势力间,最后于1456年在匈牙利王室的派遣下,消灭了当地的倾土耳其势力,成为了新的瓦拉几亚候。

这里简单说一下弗拉德三世的头衔。当时瓦拉几亚及类似地区的统治者被称作“Voivode”,是一个斯拉夫的称谓,指的是一个省的统治者,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行政、治安和征税权。Voivode在英语中一般翻作“Prince(侯爵)”或者“Duke(公爵)”,因此可以称弗拉德三世为“瓦拉几亚候”或“瓦拉几亚公”。换算到现代就相当于……省委书记。并且顺带一提,波斯语中的“Beg”一词同土耳其语的“Bey”,就是阿凡提故事里经常出现的那个“巴依老爷”。当时土耳其语中的“Bey”和“Voivode”一样用以称呼省委书记,日后逐渐平民化,现在用于普通男性尊称。但是英语中对弗拉德三世的头衔一向翻译为“Prince”,也就是侯爵(不是王子,看到翻成王子的请毫不犹豫上去打脸),中文里“穿刺公”这一称呼中的“公”显然也并不是指公爵,而是对男性的尊称,类似于关羽的“美髯公”。所以目前大家常用的“大公”这个称呼如果是来源于“穿刺公”,其实是叠了两个敬语,与这个词本身的含义(比公爵更高的封建诸侯或独立诸侯国君主)不同,并不能反应他实际的地位,各位不要搞混了。在极少数情况下也有将弗拉德的称呼翻译为“大公”的(比如百度百科标题,然而内容里又与之矛盾),估计是针对部分人物翻译的历史遗留习惯连带造成的。(在下文中也有说到)

言归正传,弗拉德三世一共三次就任,这一次即是最出名的一次。弗拉德在就任后先后作出了多项拥护匈牙利、反抗土耳其的举动,并在1495年拒绝向土耳其进贡,以“拒绝脱帽,蔑视王权”的罪名将使臣残忍处死。据说是直接将木桩钉入了使臣的头骨。疼。

弗拉德接见土耳其大使。作者Theodor Aman。呜呼哀哉。

 

于此同时,苏丹穆罕穆德二世接到密探通报弗拉德已统治了多瑙河地区,因此派遣哈姆扎公(Hamza Bey)平定该地区,并尽可能废除弗拉德。对此,弗拉德三世率领瓦拉几亚军设下埋伏,在久尔久(Giurgiu)展开奇袭,将土耳其军队一网打尽。土耳其军几乎全员被捕并穿刺,其中哈姆扎公被穿在最高的柱子上以显示地位。随后在1496年冬,弗拉德跨过多瑙河,操着一口流利的土耳其语伪装成土耳其骑警(Sipahi),渗入、摧毁了整个奥斯曼营地。事后他向匈牙利国王致信,表明杀死了23,884名土耳其人,其中不包括烧死在家中和在战场上砍头的士兵,已“完全打破了和平。”弗拉德的这一次胜利间接保护了特拉西瓦尼亚、意大利、热那亚等一系列基督教国家和地区,也保护了教皇。当地人民的欢欣鼓舞,热忱地感谢弗拉德的胜利。这也是史料中有明确记载的弗拉德三世最著名的一次大规模穿刺。

而穆罕穆德二世当然不会忍气吞声。他召集了六万人的部队加上三万人的非正规军,在1462年进军瓦拉几亚。这支队伍由奥斯曼将领马合木提·帕夏(Mahmut Pasha)率领,而弗拉德的弟弟拉杜也在其列。弗拉德多次组织小规模进攻和伏击,也取得了一定战果,但最终没能阻止奥斯曼大军跨过多瑙河抵达了瓦拉几亚。但是拉杜被留在了特尔戈维什泰(Târgoviște),希望能集结一支反弗拉德的势力,使自己最终能取而代之,统治瓦拉几亚。

在瓦拉几亚失利后,弗拉德被迫从瓦拉几亚撤军到摩尔多瓦(Moldavia)。这时,拉杜与他的亲卫军(Janissary)得到奥斯曼官员Mihaloghlu Ali Bey的任命领军。相较之下,拉杜一军有充足的火药和资金供应,而弗拉德一方的贵族则因为被削弱了权威而纷纷倒戈,可想而知,最终拉杜的军队围困击落了弗拉德知名的据点波纳利城堡(Poenari Castle)。拉杜由穆罕穆德二世封为瓦拉几亚候。在此之后弗拉德又打过三场胜仗,但连年征战使他再也没有财力来支付雇佣兵。

弗拉德三世最长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次统治就此结束了。1462年秋,他在布拉索夫与匈牙利国王协商同盟。然而当他信心十足地启程返回瓦拉几亚,却遭到伏击,被国王的手下俘虏,带回了匈牙利。这一背叛据推测可能是出于国王的某些纠结的政治企图。虽然直到1466年弗拉德才得到释放,但实际上他似乎很快赢回了国王的好感,并与国王的表亲伊洛娜(Ilona Szilágyi)成婚。伊洛娜是弗拉德的第二任妻子,为其生育两子,其中长子继承了弗拉德四世的名号,之后也索求过瓦拉几亚的统治权,但未能成功。

1462年特拉西瓦尼亚撒克逊地区描绘弗拉德三世的一幅雕版画。大家或许更常见到的是另一张彩色肖像,但我觉得这张更好看所以(ry

 

拉杜在瓦拉几亚执政期间采取倾奥斯曼土耳其政策,在当地群众及临近的诸侯间引起了一些不满。1466年,在表弟斯特凡大公(Ștefan cel Mare)的帮助下,弗拉德三世得到释放。因为老电影的关系,这一位的名字想必有不少人听说过。比较谜的是,斯特凡在英语中的官职也是“Prince”,但通用的译名却是斯特凡大公,我瞎猜了一下大概是因为他的封号叫做“the Great”……这位大公是1457年在弗拉德三世的扶持下当上的摩尔多瓦侯,日后成为了匈牙利抵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主要势力之一。1475年,弗拉德与特拉西瓦尼亚侯爵斯蒂芬·V·巴托里(Stephen V Báthory)一同为举兵瓦拉几亚组成了一股军力,其中包括特拉西瓦尼亚人,匈牙利援军,一部分心怀不满的瓦拉几亚贵族,以及由斯特凡大公派来的摩尔多瓦势力。顺带一提,这位巴托里侯爵正是伊丽莎白·巴托里的高祖父。此时弗拉德的弟弟拉杜已经逝世,由土耳其候选人老巴萨拉布候(Prince Basarab the Elder)即位。当弗拉德的大军到达,巴萨拉布候的军队闻风而逃。

然而当弗拉德三世成功取回了瓦拉几亚的统治权后,斯蒂芬·巴托里很快撤军返回特拉西瓦尼亚,将弗拉德晾在了极度的弱势之下。弗拉德几乎没有时间做准备,很快一支土耳其大军逼近,意图帮助巴萨拉布重新取回政权。弗拉德不得不率领不足4000人的军队迎敌。1476年11月26日是弗拉德三世第三次即位,这一任期仅维持了两个多月。随即他便迎来了人生的终点。

弗拉德三世的死因有非常多的说法,有些说他英勇战死,也有些说他死于手下误杀,或是被同为反土耳其势力的其他瓦拉几亚贵族杀害,等等。确切的死亡日期也并不为人知晓,只能确定早于1477年1月10日。根据意大利人类学家安东尼·庞菲尼(Antonio Bonfini)以及一部土耳其的编年史,弗拉德三世的首级被土耳其人斩下作为战利品,并送往君士坦丁堡展示以证实他的死亡。

弗拉德死后由他的敌人巴萨拉布埋葬,没有举行仪式。地点可能是在科马那(Comana)修道院。科马那修道院是弗拉德在1461年设立的,于1589年重建。在19世纪,罗马尼亚人忽然毫无来由地兴起了一项“传统”,认为弗拉德被埋葬在斯拉戈夫(Snagov),一座位于布加勒斯特附近(Bucharest)岛屿上的修道院。为了证实这一观点,人们引用了一部所谓的“卡塔库兹诺编年史(Cantacuzino Chronicle)”,说这座修道院是弗拉德设立的。但之后众多史料都证明,这一修道院远早于弗拉德时期就存在了,并且1933年的挖掘工作也证明了所谓的“墓碑”下根本没有墓,只有一些马的骨头。当代的罗马尼亚史学家大都倾向于认为科马那才是弗拉德三世最终的安息处。

弗拉德三世的一身就这么洋洋洒洒地说完了。简单概括一下,弗拉德的爹是龙骑兵,弟弟是美少年,表弟虽然最后向奥斯曼帝国投降了却是举世闻名的民族英雄,(妻子的)表哥是匈牙利国王;然而他爹把他送进敌国当人质,他弟投敌抢他的国,他表哥莫名其妙把他关了,帮他救国的将军最终坑死了他,而他亲自扶上位的表弟虽然似乎帮了他那么点忙但实际似乎并没有任何用处,最终混得还比他好……简直大写的惨。

不过有句话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弗拉德三世在战争中对无辜的土耳其平民的屠杀也是毋庸置疑的,不仅数量众多,并且手段残忍,也就因此——成为了现成的猎奇小说素材。看到这里有不少人会觉得我准备说那某本英国人写的小说了对不对?

别急,还没到。

早在弗拉德三世尚在人世的1462年,德国地区便出现了一些小故事的手稿,最后渐渐形成了一部畅销远近、广为流传的小册子,讲述了众多关于弗拉德的故事,文笔极尽鼓吹之能事,诸如“喂母亲吃小孩”,以及某幅经常受到引用的描绘弗拉德在穿刺丛林前就餐的版画,诸如此类大都出于此。这部故事甚至被改变成舞台剧,在1463年冬天神圣罗马帝国腓特烈三世的朝廷上表演过,名为“某个急性子瓦拉几亚小龙公的故事("Von ainem wutrich der hies Trakle waidavon der Walachei" )”。我想这个标题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了……对吧。欧洲当时甚至流行过某种画作,就是用弗拉德三世来演绎圣经故事的场景——而其扮演的角色也可想而知。

1499年德国的一幅版画,展现的是在尸林中用餐的德古拉和仆人。这一桥段也出现在了德国版小册子里。不过仔细一看……画得可真不像啊……另外图中描绘的穿刺方式与实际采用的方法也并不一致。

 

另外这一系列故事还有一个在俄罗斯流传的版本,内容比德国版更为丰富,包含了一部分民间传说以及学者的记录。这些故事中有一半不到与德国版相近,虽然情节内容大同小异,但基调有很大的区别。同样从标题中就可以看出来:俄版的故事集名叫“军阀小龙公的故事(Skazanie o Drakule voivode)”。虽然同样进行了诸多残酷的刑法,德国版的故事中将其描述为“恶魔的行径”,而俄罗斯版中则理解为惩处恶人必要的处罚,体现了弗拉德三世执政清廉、公正。在德国版的故事中,弗拉德三世以穿刺为乐,处死了众多无辜的平民;而在俄罗斯版本的故事中,民众对弗拉德三世的执政却是极为拥护的,当他重新夺回政权时,受到了城民们热烈的欢迎。两个版本的差异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包括记叙者的身份差异、误传、文学夸张、敌对势力的故意污名化等等。当然也很有可能是俄罗斯人民民风彪悍,觉得穿人串也还好咯。

BBC拍摄过一个关于恐怖故事背景的纪录片叫做《恐怖真相(True Horror)》,其中一话就讲述了弗拉德三世。虽然片中没有说明,但根据内容可以推测其中叙述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德国版的故事。某S个人觉得这部片子的娱乐性大于学术性,一些细节上也许有考据不足,或为了吸引眼球故意采用错误信息的情况。不过从这部片子中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弗拉德三世在欧洲人民心目中长久以来的形象——差不多就是行走的R18G。感兴趣的各位不妨观摩一下。观看时请注意情绪调节,切勿入戏太深,否则容易引起菊部不适。你问为什么?因为穿刺之刑的执行方式是从肛门刺入削尖的木棍后竖起让人随重力下落啊。

那么关于弗拉德三世本人的资料就此告一段落了。回过头来再看Apo中黑Lancer的形象,可以发现这一版人设虽然以较为正面的君王的形象作为角色的核心,但在能力设定和文中描述时却也夹杂了一部分多数世人对他残暴、嗜血的成见:比如宝具极刑王,“无数的木桩形成的穿刺丛林甚至吓退敌军”这一说法其实并没有可靠的史料依据(毕竟对方军官心里怎么想别人也没法知道对不对),更多的或许是后人夸大其词。虽然似乎没有太大新意,但纵观Fate系列,在众多性转、简化、误读、洗白、过度演绎甚至不做人中间,这样忠实历史形象、又不乏文学修饰的设定,显得多么难能可贵啊!其实并不需要过多的加工,近乎苛刻的严厉,正直,冷酷,善战,胸怀壮志而不得,这些原本就都是亘古不变的萌点。再加上适(xin)当(zang)的剧情安排还原其悲剧的人生——当然还有好看的人设,还能有比这更戳少女心的吗?

说道这里,又有一个疑问出现了。既然Apo中的设定已然那么还原历史、揪人心弦,为什么还要在乎FGO这个Berserker的设定呢?这个狂化的设定岂不是有悖于初衷?

各位,看着我的眼睛,摸着自己的良心,你们真的打心底里觉得,脱离了德古拉的大公,还是完整的大公吗?

显然不是对不对!

是的,终于讲到德古拉了。


(下)关于德古拉,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事


相信所有人对吸血鬼德古拉都不陌生,对弗拉德三世的最初认识也都是“德古拉的原型”,但真正看过原著小说的也许并不多。小说《德古拉(Dracula)》的作者是英国人亚伯拉罕·布兰姆·斯托克,出版于1897年,并很快畅销。(以下凡是涉及吸血鬼相关均将Dracula译作“德古拉”以示区分。)小说主要讲述了主角众人如何遭遇吸血鬼德古拉,又如何与他斗智斗勇(?)最终将其消灭的故事。主角小队成员有乔纳森·哈克(男主角)、约翰·西沃德(医生)、汉·亚瑟·郝姆伍德(高达尔明勋爵)、昆西·P·莫里斯(美国人)、范海辛(教授);受害的姑娘们分别叫露西·韦斯顿拉(亚瑟的未婚妻)和米娜·姆雷(哈克夫人)。当时欧洲经历启蒙运动,因为政治局势和战争的愿意,东欧关于狼人吸血鬼的说法传入西欧。随后西欧的很多学者以及神父等,就开始……尝试着去用科学方法解释吸血鬼。卢梭等人似乎还都为此写过论文。随后启蒙运动之后经历的浪漫主义时期,作家们开始争相创作吸血鬼题材小说。德古拉可以算是这一时段同类型中巅峰的作品。小说中对德古拉形象最初的描写是阴森可怖而又诡异的,仿佛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死人还带着尸臭;随着故事的推进,作者对德古拉的狰狞外表再没有更多的正面描写,而是从侧面讲述了他随着吸血渐渐变得愈发年轻、强大,从超自然的层面上彰显出吸血鬼的恐怖。比如说……爬墙。

这部小说是由英语著作的,德古拉的头衔是“Count”,因此毋庸置疑是伯爵。小说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及,但根据Dracula这个称号,以及伯爵对往昔戎马岁月的回忆,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他的主要原型确实是弗拉德三世。这也就是弗拉德三世Apo和FGO版人设中宝具“鲜血传承(Legend of Dracula)”的来源。学界认为除了弗拉德之外,德古拉的形象其实还有一小部分来源于东欧狂战士,以及……阿提拉。FGO玩家看到这里心情大概都和某S第一次听说时一样有些微妙,不过这部分不是本文的重点,就让我们略过吧。书中虽然没有明说,但可以发现德古拉是所有其它吸血鬼的源头。伯爵变成吸血鬼是“受某些特殊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对于其他人,由人变吸血鬼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并不是“死掉之后重生成吸血鬼”。要变成吸血鬼,喝下吸血鬼血液的步骤似乎是必须(也是决定性的)。“吸血鬼因子”(姑且这么叫)类似毒素,会缓慢侵蚀,但如果在一个人完全变成吸血鬼前,源吸血鬼(比如伯爵)被消灭,他/她就能复原。源吸血鬼可以控制其侵蚀的人类的灵魂,也可以丢掉不管,但这不影响那个人是否会变成吸血鬼。

这里有一个设定十分有趣:变成吸血鬼的是肉体而不是灵魂,但吸血鬼的肉体会束缚原来的灵魂。杀死吸血鬼可以让他/她原本的灵魂解放,并且伯爵也是一样的。是的,看过Apo的各位,大公最后谢幕那妥妥的就是一个原著梗啊!东出他既没有管德古拉原本有多么直,也没有在乎吸血鬼化的过程有多么复杂,却偏偏还原了这么个梗,其用心是多么地险(liang)恶(ku)啊!而这也凸显了宝具“鲜血传承”的设定多么绝妙。原本Fate系列中所谓“Servant”和“英灵”间的关系就相当于肉体和灵魂,前者的形象、能力等更多地来源于世人的印象,而后者才是其人物本身。大公因为发动宝具而被迫变化成吸血鬼,正对应了《德古拉》中肉体吸血鬼化而束缚了灵魂,可谓是将原著中的细节换了一种角度演绎从而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效果,让人忍不住要揪过小伙伴们的双手一起猛点三十二个赞。

顺提我还挺想看吸血鬼化的迦迦的。

说到直,德古拉的性向其实也是很值得八一下的。在《德古拉》中,吸血鬼的捕食链大致是这样的:伯爵→少女→男or儿童。其实不止这里,同一时期其它的几部著名吸血鬼小说中的主要受害者也都是少女。这和当时,也就是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文化有不小的关系,这里也就不赘述了。重点在于,伯爵确实只吸食女性的血液。血液是吸血鬼唯一的粮食,吸食血液能让吸血鬼越来越年轻。伯爵干掉过一个男人,但是没有吸他的血,可见他确实不喜欢男性的血液。可是于此同时……他调戏过男主角。文中的这一段描述在当时甚至被认为是典型的同性恋暗示,而成为了“伯爵必须死”的理由之一。但其实虽然伯爵有厉声制止城堡里的三只女吸血鬼食用男主角、声称【这个人属于我】【不,我也能爱】【等我用完他,你们可以随意地亲吻他】,事实上却啥都没干只是把男主吓得半死以致男主最后历经千辛万苦把他干掉了。对于同时期作品中的吸血行为,学界普遍认为隐射的是性侵害。所以……虽然某S还是坚信伯爵是笔笔直的,但是……对吧。

对比一下小说,Fate系列中其实并没有完全还原小说中德古拉的能力,而是仅仅取了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部分,比如雾化、蝙蝠化、怪力以及肉体的再生力,FGO中更是只剩下了吸血(还只回np)和一丢丢的防御提升。但其实原著小说中的德古拉作为反派大Boss,能开的挂可远远不止这些。伯爵可以操纵夜行生物,以及天气,也可以变化成夜行生物,力量大约相当于7名左右成年男性,通过对视可以向女性下达暗示。关于雾化,原著中的描述其实是用普通的武器无法造成伤害(“就像穿过雾气”),并且可以轻松地穿过任何细小的缝隙。而弱点方面,吸血鬼进入“房子”必须经过里边的人同意,并且无法自行渡过流动的水。吸血鬼惧怕圣物、无法接触圣物,但吸血鬼不会被阳光杀死,只是讨厌阳光。阳光下的吸血鬼就像普通人一样没有能力。小说中有一段描写的就是伯爵为了偷渡不得不白天去码头找船,因此戴上了——草帽。对,草帽。一身正装笔挺,头顶草帽。太太们真的不考虑画一画这个梗吗。(泥奏凯)

说完吸血鬼设定的部分,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其中和弗拉德三世有关的要素。小说之所以会将弗拉德作为原型,不难想到是因为弗拉德三世(在八卦小故事里)嗜血、残忍的形象。德古拉居住的城堡并不在弗拉德三世当年的领地瓦拉几亚,而是位于出生地特拉西瓦尼亚。如果各位还记得上文,这里当时是斯蒂芬·V·巴托里的领地。为什么小说的作者会把德古拉城堡安在巴托里家的地盘上呢?显然不是因为巴托里侯爵间接害死了弗拉德。其中或许有一个缘由,向Fate系列的读者解释起来很简单,只需要提到另两个名字就够了:卡蜜拉和伊丽莎白·巴托里。因为知名度的缘故,人们往往误认为《卡蜜拉(Carmilla)》是受《德古拉》影响的著作,但事实恰恰相反,前者的创作时间早于后者。据说《德古拉》作者的写作理念,一开始是被卡蜜拉这本小说刺激出来的(然,高贵优雅的卡蜜拉才不会在墙上爬ry)。FGO的资料中显示巴托里小姐就是另一部吸血鬼小说《卡蜜拉》的原型,但事实上卡蜜拉的情况并没有德古拉那么简单,伊丽莎白·巴托里只是推定的原型之一,各家的观点并不一致。关于这部分请参见读书会的另一篇《卡蜜拉》专题SHH。但就《德古拉》中的实际设定来看,不仅是城堡的地点,“伯爵”的头衔也很可能和伊丽莎白·巴托里有关。这些借鉴也不能算完全不合理,毕竟弗拉德生前确实和巴托里家有过不小的联系。然而想想这联系……龙娘啊龙娘,你一口一个爷爷叫得那么亲热真的没问题吗……

最后压轴,请各位回忆一下Apo中对Lancer弗拉德三世保有技能“护国鬼将EX”的描述:在划定的领地范围中,能够得到相当于狂化A的加成效果,在领土范围内,宝具“极刑王”得以发动;而当离开领土范围,弗拉德三世便失去了作为“英雄”的概念,仅仅是吸血鬼德古拉的原型,若不发动宝具“鲜血传承”,就和普通人几乎没有区别。也就是说,失去了“领地”的弗拉德就相当于失去了力量。这是多么有新意的设定是不是?图样图森破!你以为只有现代人会玩历史梗吗?来看看《德古拉》中的设定:德古拉的力量来源于血,还有故乡的泥土。所以在猎杀德古拉时,主角小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捣毁了伯爵辛辛苦苦从东欧偷渡到伦敦的几大箱土。这说明了什么呢?很简单——如果真的忠实原著,就算发动宝具吸血鬼化,或者说像FGO中那样直接以Berserker职阶召唤,离开了故乡的大公依然是没娘的孩子像棵草啊……

比起原著小说,促使更多人了解德古拉经典形象的想必是电影。最早的《德古拉》改编电影是1922年德国拍摄的《诺斯费拉图(Nosferatu)》。当时条件相当艰苦,连台词都只能一张一张图片插入,就像大家比较熟悉的卓别林电影那样。这部电影在拍摄时企图逃避版权,因此不仅主要角色大幅删减到只剩伯爵和男女主角,姓名、时间、地点等都全部做了修改——然而最终还是被作者揪到打输了官司,可见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版权意识从我做起——当然这是题外话。Nosferatu中德古拉的形象简而言之就是干瘦的外星瞪眼秃头,多少还有那么点像《呐喊》;此外本片将吸血鬼和鼠疫联系在了一起,因而面相里多少还有点啮齿动物的影子。总之是很符合本片实打实搞恐怖的宗旨。虽然这部盗拍电影各种地方都改得爹都不想认(并没有),但其中有一幕却成为了经典永远流传了下来:德古拉被太阳照射到,然后灰飞烟灭。没错,这一设定与“吸血鬼”一词紧紧捆绑在了一起,深深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但谁又能想到这其实是个ooc的二设呢(笑)。

诺斯费拉图剧照。看到尖尖的门牙了吗?这是把姑娘的脖子当钢筋在啃啊(不)。

这个设定的普及度之所以超过原设,很显然是因为它在之后的好几部改编电影中都得到了延续。1931年美国环球影视公司(Universal Studios film production)拍摄的《德古拉》可以说是这部小说的第一部正式改编电影,由贝拉·卢戈西(Bela Lugosi)主演。卢戈西饰演的德古拉——黑斗篷,高鼻梁,尖耳朵,锃亮的背头,紧阖并撅起的双唇,成为了最经典的吸血鬼形象之一,如今可见大部分卡通形象都是以此为蓝本,比如最近的《精灵旅社(Hotel Transylvania)》。卢戈西的造型与诺斯费拉图不同,后者虽然也作为经典的吸血鬼形象在后世得以延续,但就如原片中一样,大都不会冠以“德古拉”的名字,角色背景往往更为单纯。如《吸血鬼生活》中一整窝吸血鬼的源头Peter。然而31版对原作剧情的还原度并不高,角色方面也有所删改,乔纳森好像和米娜关系不大,最终是米娜父亲救的米娜,而父亲主要是来自范海辛的形象。我们不难发现,之后的德古拉改编电影中,角色的侧重往往也都落在了德古拉、米娜和范海辛三人上。可以说是环球影视的这一次的改编为此后的德古拉电影树立了标准。在这一部中,德古拉最后也是死于太阳直射。

31版之后环影公司又拍摄了几部与德古拉有关的恐怖片,而下一部真正的原著改编电影则是1958年汉莫电影公司(Hammer Film Productions)拍摄的《德古拉惊魂(Horror of Dracula)》。这一版的角色就很齐全了,原著角色基本都有,但故事走向有不小的改编——然后伯爵还是被晒死的。58版最出挑的一点在于饰演德古拉的是李老爷子——克里斯托弗·李(ChristopherLee)。颜值蹭地一下就上去了。而伯爵夜袭少女的画面给人的印象,也终于从“哇!有鬼!”转变成了“哇!有流氓!”(不对) 

   

31版卢戈西(左)及58克里斯托弗·李(右)的德古拉造型。是不是很眼熟呀?

 

再往后就是1992年的《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了。这一部的知名度与前几部相较更高,一方面因为年代相对比较近,另一方面……大概是因为这个港台风味的译名。其实英文的的原名还是就叫《Dracula》,而且好好的吸血鬼怎么就变成僵尸了啊!虽然译名给了(中国)观众特别浮夸的印象,但其实这一版本在角色和剧情上都是至今为止还原度最高的。当然这其中也有技术条件的因素就是了。这部电影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拍摄制作的,主演加里·奥德曼。影片服装设计师来自日本,因此整体视觉效果虽然精致华美,却洋溢着一股微妙的亚洲风情。《惊情四百年》在德古拉系列电影中最大的突破点,是它终于毅然决然地爆了大公真名。撒花。当然真名不是白爆的,是要用来把妹的!本剧在原作基础上加入了弗拉德三世生前的回忆杀,将女主角米娜设定成了弗拉德妻子的转世,而妻子的名字……叫伊丽莎白。某S也很想揪住导演问一问为什么。总之本作中的伯爵颜值在0到100间随意切换,晚上吃喝嫖赌(误),白天实力把妹,和米娜强行变成了真爱,也给男主角乔纳森莫名其妙戴了顶绿帽子。同样由于年代,这一版本对近期作品的影响颇大;对于Fate系列玩家,Extra中的Lancer弗拉德三世就很明显有《惊情四百年》的影子。


《惊情四百年》台词截图。请不要在意不走心的字幕组,只看英文部分。顺便,伯爵的把妹技能真是一流……

 

其实就在2014年环球影视又拍摄了一部新的德古拉电影——《德古拉元年(Dracula Untold)》。某S原本也千辛万苦找过片源,未果后决定只好先翻一下百科看一下概述——然后就决定不看了。大致来说这个版本主要以弗拉德三世生前故事为着眼点,讲述了他……从山洞里的老吸血鬼那儿习得神功大杀四方的故事。而老吸血鬼长得像诺斯费拉图。

于是关于德古拉的事情要讲的差不过也就是这么多了。一言蔽之——现在各位能懂大公为什么要撕书了吧?不过讲句公道话,至少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弗拉德三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守卫了故土,可谓民族英雄;但同时也残害了众多无辜的生命,用现代的理念可以定义为战犯。至于他对奥斯曼帝国的反抗究竟是出于民族自尊,宗教信仰驱使,为了守护亲人,还是由于对关押自己的土耳其人纯粹的仇恨,我们不得而知。如今人们对弗拉德三世的印象或许更多是丑化、扭曲的,但在中立善阵营的某S看来,这也许称得上是报应吧。

最后的最后,某S想要提一下《恶魔城》。《恶魔城》是由日本科纳美(KOMAMI)公司制作发行的横板动作类游戏,系列作总共近30部,主要剧情是吸血鬼伯爵德古拉一次次复活肆虐人间,以贝尔蒙特家族为首的吸血鬼猎人一次次勇闯魔城消灭魔王。该系列正传剧情中德古拉的前身名叫马蒂亚斯,然而使其化身吸血鬼的理由与《惊情四百年》如出一辙,从发售年代来看多半是借鉴了电影剧情。之所以要讲这一部不知道是三设还是四设、已经因公司转型而淡出历史、几乎和弗拉德没什么关系了的游戏,首先是因为相信很多人都和某S一样,最早是从这部游戏了解到吸血鬼和德古拉的;其次,游戏中通关,也就是消灭魔王之后的经典过场动画:主角站在远方,遥望城堡渐渐崩塌化作粉尘消失在夜空中,其实来自于原著小说的删节段;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是因为最近才发现的一个细节。

记得当年某S还是初中生花季美少女(喂),第一次接触恶魔城,玩的是《白夜协奏曲》。不过因为从小喜欢人外,对游戏中的各种骷髅僵尸美杜莎都只觉得中二之魂熊熊燃烧,并没有“这是恐怖题材”的意识。唯独却有一种怪物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并不是因为难打。那个怪物相较游戏进度来看其实相当弱,只要一击就可以消灭,可我当时却觉得无比恐怖,一直坚信它带有诅咒效果,每次路过必定加速冲刺唯恐躲之不及。当时盗版的中文译名是“乌鸦”。我觉得大概是翻译组和别的怪物名搞混了。之后到了NDS时代,又玩了《被夺走的封印》,再一次见到了这个怪。这一次的翻译是“稻草人”。我觉得一定是翻译组考据不够搞错近义词。直到最近经小伙伴提醒终于下了个PS模拟器补了《月下夜想曲》,又想起了这个童年阴影,介于日文水平今非昔比,于是决定翻出图鉴亲自鉴定一下它究竟叫什么。结果是,它确实叫稻草人,原文Scarecrow(スケアクロウ)。然后它长这样。


感受一下。德古拉家的稻草人。

 

资料来源及致谢

一不当心写了那么多,又忍不住在不太通用的专有名词旁边都标了原文,就索性像论文一样简单写一下引用和致谢吧。以下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不使用真实ID(咦)。本文主要由某S本人整理资料并撰写。弗拉德三世生平主要来源于Wikipedia英文Vlad the Impaler及相关人物页面。Fate系列相关角色设定信息来源于百度百科,Fate/Apocrypha设定集,以及资深月厨读书会二号机补充。德古拉系列资料及吐槽部分由某S根据作品自行归纳总结,部分由拿过吸血鬼研究学分的手癌传染源一号提供。弗拉德三世史料图片均来源于Wikipedia,德古拉部分图片均为电影剧照。此外,感谢读书会一号机在语言组织、资料翻译等方面提供的建议与帮助。感谢读书会三号机、四号机、二号机绯闻男友A、二号机绯闻男友B、某位悬梁教师遗志继承人、咸起来要乘以二等小伙伴的围观及讨论。感谢不反光的欧洲圆形提供BBC资料片信息,外加持之以恒的热情捧场。最后,感谢反光的欧洲圆形及最诚实的FGO玩家长久以来提供的大公大腿为我提供了动力。

也谢谢各位的阅读!让我们一起振兴大公迷妹俱乐部!

 

【完】

 

附:(多半是从哪封信件里扣下来的)弗拉德三世亲笔签名压阵。公共版权,可自由临摹或用于伪装家长/班委/辅导员/导师/部门管理员等签名。使用时请注意人身安全。


评论(16)
热度(485)
  1. 共18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蚁穴 / Powered by LOFTER